舞台气氛是通过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再现剧本中反映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环境的景象和氛围。而音响设备效果则可通过舞台体现的多种载体营造各种舞台气氛,为演出增光添彩,增色生辉,从而使舞台情境得到升华。舞台上和生活中一样,每发生一个事件都会形成特定的气氛。舞台气氛是剧本事件和事物的产物。而利用一切艺术表现手段营造符合规定情境的舞台气氛则又是为塑造人物服务和激发观众想象力,造成观众丰富的联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提到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营造舞台气氛,人们往往只想到了运用音乐、布景、灯光、服装、形体动作等,而忽视了音响设备效果所能起到的、甚至其它艺术表现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可以表现紧张、抑郁和激烈的气氛,急切的马蹄声,可以表达人物飞奔而来的情绪,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鸟鸣雀唱,可以制造美好、抒情的典型环境;一声鸡鸣,可揭示清晨的来临,而一阵狗叫的效果,可以表现人物落魄的情境,有时,一阵激烈的枪炮声还可营造出一场激战的紧张气氛……。总之,不论制造激昂的气氛、抒情的气氛、紧张的气氛等等,只要是准确和生动的,都可表现出浓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情感氛围、鲜明的演出节奏,用以来揭示典型环境和人物的特殊心境。
在戏曲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本的事件,规定情境和人物行动的需要,在导演的统一构思下,对全剧进行了详尽的理解和分析,进行了有机的二度创作。音响设备效果的体现,不应是简简单单的配配音,做做效果或放放烟雾。在其技术制作、技术处理和技术操作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音源”和“非音源”的运用和处理。所谓“音源”,就是说现实性的配音,不管是“自然音响”,还是“环境音响”,如广播喇叭声、电视机的播放声,远方的锣鼓声、口号声近处的门铃声、电话铃声;自然界的风、雨、雷、水声,机器的运转声、火车运行声、汽笛鸣叫声,林间的兽叫鸟语、鸡鸣狗叫声,婴儿的啼哭声,无一不是有其音源的。
事实说明,越是接近现实的剧情,配音越要求有一定的音源。否则,音响设备效果就会成“飞来之音”、“飞来之乐”。同时,有音源音响,一定要注意不要太怪、太做作、太张扬,不要“喧宾夺主”和“过真过假”。比如风雨声,过假了会像放鞭炮。而炸弹声过真了又会让观众感到恐怖和惊吓,影响其审美心理和欣赏情绪。另外,小孩的哭声如果太大太强太噪,反会使观众发笑。一句话,音响设备效果既要逼真,又不要失真。
当然,舞台上出现的辅助性的音响设备效果,也有不需要音源的。这种不需要音源的效果声,它是一种不需要现实根据的非现实性的配音。它是为制造特定环境,渲染特殊心理、强化舞台节奏、增强演出气氛、突出重要情节或为不同的风格体裁服务的。还有的只是制造种幻觉。如在演出大型神话剧《狐探》时,为了突出阴森恐怖的环境,我在男主角林孝先环顾狐山时,特意制作了一种“泛波音”,用一串连续不断的“啊、啊、啊……”的怪异声加上混和延伸,用以渲染一种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的氛围。又如在大型现代戏《一夜生死恋》第三场中,为了表现人物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我特地根据剧情的需要录制了一段幻想性的音乐,以达人物情感的延伸。在后一场戏,根据导演的要求,在电影拷贝上转录了六下宏亮的钟声播出,以揭示“警钟长鸣”这一深刻主题。又如小戏《难忘的岁月》中,有一段两个老战友对过去一场战斗的回忆,又根据剧情的需要,录制了一段激烈的枪炮声。舞台上虽没有战争的场面,但通过音响设备效果却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试探性地把音箱安装到了观众厅的顶上和后座,以达到一种立体效果和似乎轰炸机就在观众头顶盘旋的感觉。
实践证明,有“音源”的配音和“非音源”的效果,在演出中起止不但要完整,淡入淡出要准确,音量的大小强弱要协调,节奏要流畅,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规定情境吻合,与演员的表演结合,为烘托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切不可喧宾夺主、无中生有、节外生枝和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