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以声音吸引受众,音响设备是声音的一个重要要素。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录音报道是经常出现的一种体裁,而在这种体裁中如果音响设备运用得好,就会给听众身临其境之感,达到赏心悦耳的效果。反之,劣质的音响设备不仅不能突出广播新闻声音的优势,还会给原本的新闻作品减分。无论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还是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音响设备运用得当与否,决定着整篇录音报道作品的优与劣。
录音报道是以新闻事件的现场实况音响设备和记者或播音员的解说构成的一种广播报道形式,其特点是靠现场实况音响设备支撑和体现的。现场实况音响设备在报道中起着揭示主题、表达报道思想、增强报道力及可信程度等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文力图结合自己的采访实践以及在收听记者采制的录音报道后产生的一些感悟,对录音报道中音响设备采制和运用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我认为采制运用现场音响设备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录音报道中的音响设备必须真实
录音报道不是广播剧,也不同于配乐散文、配乐报告文学,它是一种典型的新闻体裁,因而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录音报道中使用的音响设备都必须是新闻事件现场的实况录音,不能用录音师制作的音响设备效果,也不能从资料库中调用音响设备。前几年,某电台记者从一次劳模表彰会上录下牧民一段讲话,回去后配上从资料库里找来的牧笛声、牛羊的叫声和骏马奔腾的音响设备效果。从资料库里取出的音响设备虽然生动,但过于清晰、过于有层次,听觉上缺乏真实感,反倒削弱了人物事迹的力。
录音报道中的音响设备,移花接木也不行。前不久我就听到一篇录音报道,报道内容是一位劳模的事迹,前半部分采用了一段记者与劳模一对一的谈话录音,听觉上很生动很自然,但或许因为记者的录音素材不够,后半部分便从这位劳模在一次大会上的报告中选取了一段录音讲话,拼在一起构成了这篇报道,听起来中间有断裂的感觉,很不流畅。这种移花接木的效果肯定不协调,因为同样是这位劳模的谈话录音,因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气氛就自然不同了。如果把上次采录的掌声用在另一次活动的报道里,就不协调、不贴切、不顺畅,同样是火车声,也不能录制一次多次使用等等,因为时间、空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以及现场气氛等都不一样。
二、用现场音响设备报道新闻
广播录音报道之所以吸引听众,主要是它传递了来自现场的真实声音,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原貌,给人们以真切的听觉感受。录音报道主要是靠音响设备传播事实,现场实况音响设备在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体会能用音响设备说明问题的就不用文字。清晰丰富的音响设备把平面文字报道变成了立体的听觉形象,使人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用现场音响设备报道新闻还可以大大增强新闻的可信度。比如前两年我听到北京电台播出的一组有关乞丐的报道,节目开头首先播放了若干个街头乞讨人员的录音,内容都是家乡如何贫困。真实情况怎么样呢?记者带着这个疑问驱车日夜兼程赶赴这些乞讨人员的家乡进行采访,采访了很多正在忙着秋收的男女村民,记者在录音报道中将这些当地人讲述实际生活的录音原汁原味地展现给了听众,听起来真实可信,乞丐的谎言不攻自破。
音响设备在录音报道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不能为了做录音报道而音响设备变成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常见一些新入门儿的记者为了完成录音报道任务,便刻意从现场录回一点儿音响设备融入报道,但这点儿音响设备不仅单调而且对表现主题没有直接用处,如果从报道中抽掉音响设备,同样可成为一篇完整的文字报道,这就失去了采制录音报道的意义。要让音响设备真正在录音报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该长则长、该断则断,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凸显出音响设备在广播新闻中的优势作用。
三、怎样采制现场实况音响设备
由于声音有一瞬即逝的特点,许多新闻事件中的实况音响设备不会重现,因而我们采录时要争取一次完成。多次实践证明事后补救很难出彩儿,尤其是采录人物对话开始时,或紧张或客气或过于重视容易拘谨,往往等我们关掉录音机他长出一口气,讲出的话才自然、动情、精彩。此时若再次开机,请他重说一遍,再录出的效果就平淡多了。为避免这种情况,我每遇到较拘谨的被采访对象,就先向他表示,您放开了说吧,我们可以剪辑,挑效果好的用,采访对象没了顾虑,说出的话就自然多了。有时被采访对象很固执,执意要把准备好的内容先试说一遍,然后才允许我们录音,这时我便顺着他的话茬儿说好,您先试说一遍,我也试录一遍吧。往往“双试”过后,我已經完成了录音采访。
现场采录多多益善不怕重复。我和我们的记者一到现场就立即忙活起来,因为等活动正式开始或结束后,就不一定追得上想采访的人了。实践证明不抓紧时间就有可能丧失良机。前几年,一名年轻记者采访无序客运,本来已碰到拥挤嘈杂的现场,可他想:“下次再录吧”。结果,这个“下次”终于没有再遇见。另外,采制音响设备也要锲而不舍、追求好。在新闻事件现场采录音响设备容易,采录到精彩音响设备就难了。古人写文章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的歌词作者刘薇曾说过,她经常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灵感,直到自己的心怦然一动时才肯动笔创作,我们录制现场音响设备也应该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对现场音响设备的选取与运用
用在录音报道中的现场音响设备不应该是纯自然主义的素材,而是经过记者精心筛选、整理、剪辑过的精品。何为精品?我认为起码应具备三条标准。一是具备典型性。新闻事件现场音响设备丰富而庞杂,许多音响设备也生动精彩,但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与主题是否有关,将自己欣赏的统统堆到报道中去,那样势必冲淡主题。我们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选用新闻事件中典型的那部分音响设备,使其在报道中起到画龙点睛、烘托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无太大关系的音响设备再精彩也只能忍痛割爱,或派作其他用场。二是精炼清楚。写文章讲求惜墨如金,录音素材的使用同样忌讳过于慷慨。在广播录音报道中运用的实况音响设备,不是自然主义的记录,也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复制现实生活,而是要使实况音响设备直接或间接地为表现主题服务,这就需要记者的精心选择。那些含糊不清、近乎于噪音的音响设备不宜使用;音响设备素材虽然响亮但没有特点,不能直接说明或烘托主题的,也不宜使用。用在报道中的音响设备应该是非出不可、不出不足以说明问题的音响设备,而且要响亮清楚,一听则明。三是美而丰富。录音报道虽不属于文学作品,但在追求“美”这点上应该是相通的,因此在同类音响设备中,要选取富有美感的音响设备。
五、播音员与音响设备共鸣产生和谐之美
记者常常会和播音员合作完成一篇录音报道,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播音员播的和记者采回的音响设备虽然攒到一起了,但感觉就像没有贴到一起的“两张皮”。
在制作录音报道之前,播音员一定要听记者采集回来的音响设备。有些时候播音员不听录音,直接播文字部分,播后把录音调入,合成后,就像脱离的两张皮,怎么听怎么别扭。所以,播前认真听记者采集回来的音响设备并和这些现场的音响设备产生共鸣是非常必要的,记者采回的录音会让播音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以后再播文字部分才能体现出自然的起承转合、水乳交融,才不会有突兀的感觉,才能实现播音和音响设备的和谐之美。
六、结束语
总之,在录音报道中,音响设备采制自然流畅、运用得当,对于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段现场感强的音响设备,不仅能够体现新闻的真实性,还能增强新闻的力。这就需要记者在采制录音报道中多下功夫,俯下身、沉下心,多采制一些接地气的好音响设备,使节目听起来更鲜活、生动,增添广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