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邦案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技术支持 > 技术文章 > 音乐会音频系统的设计-还原真实的声立音

音乐会音频系统的设计-还原真实的声立音

来源:ZOBO卓邦 发布日期 2023-02-17 浏览:

  音乐会进行沉浸式环绕声录音和混音制作的设计构思和方案,以及实施要点,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艺术感染力。为顺应音乐爱好者对沉浸式环绕声的欣赏需求,音乐厅进行了全新尝试,采用技术将现场演出与新业态结合,基于杜比全景声技术及其固定/移动设备端的普及,音乐会还采用沉浸式环绕声技术进行同期录音,并在杜比全景声环境下进行后期制作。目前,国内演出场馆对音乐会进行沉浸式环绕声同期录音的案例并不多见,针对此次音乐会的直播与制作,探索并实施了沉浸式环绕声的同期录音和混音制作方案。

音乐会音频系统的设计-还原真实的声立音

  一、音乐会扩声系统概述

  主扩声系统采用了PRS音响品牌 BL线阵扬声器系统,左右各15只,吊挂于舞台两侧上方。侧补扬声器同样采用BL线阵扬声器系统,左右各3只,位于舞台地面两侧。此外,舞台台口下方还设置了6只中置补声扬声器系统,用来补充覆盖前区中间部分的观众席。超低频扬声器系统,位于舞台两侧,左右各4只。在系统结构的考虑上,安全、可靠是首要的。音频系统的总控台调音台作为镜像备份调音台,2台组成双备份环网,即使其中一个点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其余的点造成影响,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音响系统不止是单纯地将乐团的声音进行“还原”,还要尊重听觉习惯考虑构建聆听的声场。由于环境比较嘈杂,要达到足够的声压及清晰度,音响系统设计的重点在于主扩及返送扬声器的布置、传声器的拾音,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传声增益。室外的现场扩声体验与音乐厅内“沉浸”的听闻感受有着从底层逻辑上的不同。音乐厅内的现场体验决定于音乐厅的声学环境及听音位置。室外现场扩声体验决定于拾音、混音技巧以及扩声系统的设计,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声场的重构、再构,达到听闻的一致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纵深层次的听感上,仍应严格遵循演出现场的摆位,结合EQ和微量延时处理,避免由于辅助传声器的使用导致后排声源超越前排的声音效果,保持整个虚拟声场的纵深感。

  二、音乐会舞台返送系统

  在舞台上,沿舞台边沿设置了12只PRS音响品牌的返送扬声器 。值得一提的是,PRS音响返送扬声器是根据礼堂舞台空间、现场和电视转播的视觉要求,以及声音要求而特别设计定制的。因为礼堂是按会议应用设计的,观众席较低,扬声器体积过大会对台上演员有所遮挡;另一方面,电视直播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要求比较高,而定制扬声器轻松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舞台上方,交响乐队西侧吊装了4只扬声器系统,专门用于舞台返送和分散式扩声应用的有源二分频扬声器。

  整个声学环境主要由直达声决定,舞台后部只有3.2 m的合唱团台阶区域有少量的反射声,声音向四面八方逃逸无法形成扩散声场,一般认为不存在混响,需要使用传声器对乐团进行拾音满足观众观演需求。舞台还容易受到扩声及远处反射面形成的反射声的干扰,影响舞台上的声音清晰度。同时舞台上搭建有聚氯乙烯材质的顶篷,会产生声聚焦而影响舞台上的听音效果。

  指挥与乐手的要求不同,从技术角度上讲,指挥不仅要照顾速度和节奏的变化,还要掌握音乐力度的变化,关照各乐器组之间的平衡。指挥由于站在有高度的指挥台上,更容易听到远处乐手的演奏,特别是铜管及打击乐声部,近处如乐团首席的声音反而不易听到。综合上述因素,乐手的监听设计,要考虑乐手自己乐器离耳朵近会对以外的声音产生掩蔽效应,而指挥不会有这个问题。乐手和合唱追求的是自己声音与其他乐手声音之间的正确平衡关系,指挥则追求的是乐团直达声与混响声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些关系在音乐厅内是由指挥来完成相应的调整,而户外演出则需要音响师与指挥来共同完成。

  舞台上监听主要以补为主,在直达声的基准上进行平衡的调节,尽量还原和靠近乐手自然的听觉,当然这对提高系统传声增益及声音纯净度也是重要的。基于此,对于乐团的监听,环绕乐团四周以舞台中轴对称分布8~10只(每年会有调整)返送扬声器,主要补充靠两侧乐手的听闻,以上下场口方向分组进行控制,必须控制住声压,主要补充较远声部的内容。对于合唱团的监听,放置了独立的返送扬声器,使合唱团有效控制音准及节奏。独奏独唱音乐家在听得见自己的前提下,一般与指挥一样追求乐团的平衡,再根据其不同的习惯进行调整。

音乐会音频系统的设计-还原真实的声立音

  三、音乐会拾音设备

  本次音乐会的音频系统输入通道超过200路,其中话筒超过140路。特别是话筒 的选用方面,针对不同的声源选择不同特点的话筒拾音,合唱团和交响乐队的弦乐部分拾音选用了100多支心形指向话筒,全部采用双备份;乐队的木管和铜管部分的拾音采用了24支全指向话筒。如此数量的输入通道为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试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演员阵容庞大,干扰因素多,需要反复对拾音设备及传输线路进行检查和调试。

  使用全指向话筒作为木管组和圆号声部的补点传声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本场音乐会木管组和圆号声部不是通常的整个木管声部在乐队中央,以观众视角来说,圆号声部在木管组后排偏左的位置上,木管声部偏右,总体来看,它们都在一条线上。使用全指向传声器,并充分考虑以及合理安排传声器与声部各件乐器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地拾取更大范围的声音,并取得融合感较好且声部内各件乐器音量平衡的效果,而不必担心单指向传声器的离轴效应。

  (2)使用全指向传声器还可以拾取到相应的弦乐声部、铜管声部和打击乐声部的一些细节和质感,为后期制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3)使用全指向传声器,结合大AB制式布置,可以起到展宽拾音范围的作用,同样有利于后期制作。

  四、音乐会现场调音

  再舞台扩声的情况下,这些工作很多需要音响师来完成,音响师也是“指挥”,其操作和对曲子的理解将影响音乐的呈现,前期要听录音、读谱做好充足的准备,参与乐团排练时与指挥沟通曲目的处理,才能够在艺术与技术之间自由切换。演出中,在前期熟悉演出曲目相关音频资料的基础上,对应总谱进行相应cue点标记,以便演出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同时,现场亦要根据演出曲目风格、结构,对混响时间、声像等数做相应调整。

  混响可以加强乐队各个声部之间的融合度,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并使旋律性乐段的行进更加流畅。对于持续时间不太短的声音混响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感,但混响过长会使音乐中的短休止符不再被听到,或使弱奏乐段被刚结束的强奏乐段的混响所淹没。音乐是需要层层分明还是追求融合度,反应出作曲理念、品味的变化,音乐家和听众在建筑的混响时间上的需求变化,后期缩混对混响效果要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审美都在变化。

  也期待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以后的户外公演中有机会使用全景声等新技术,给大家带来完全不同的音乐体验。

  音乐会的声音设计方案,对主环绕声和高度信号进行反复聆听,做出相应的判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完毕后,在保证现场感和整体感的前提下,对辅助传声器所拾取到的声音进行音量平衡和声像摆位的处理;同时,对个别声部进行了动态和EQ处理。总体来说,对辅助传声器的使用量不是很多,仅做清晰度、质感和细节的补充。根据音乐会演出现场效果和聆听经验,设计混音后从沉浸式环绕声重放系统里所呈现出的声音效果,近似在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一楼堂座)的第七或第八排中央位置的听音效果,但会将现场细节体现得更加丰富饱满。本次音乐会音频系统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通过音频系统设计团队细致的调试,场馆内声压适中、声场均匀、立体声空间感强、频率响应良好,营造了一个清晰的听音氛围。

Baidu
map